本刊讯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指示精神,确保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12月10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在京举办了第四期“中国国土大讲堂”,特邀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中心主任王宏广主讲,题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本期大讲堂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研究员柳忠勤主持。柳忠勤说,中国国土大讲堂是学会的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平台,开办以来反响良好。本期大讲堂聚焦粮食安全,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其次,粮食安全是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长期关注的大话题。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杜润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领军人物,主持起草了著名的农业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早在1996年5月,学会就在杜润生、曲格平、王先进、何康、杨振怀等支持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怎样养活养好中国人战略研究会”。时任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亲自主持,王丙乾副委员长以及十多位院士出席,当天晚上央视新闻联播要闻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今年11月29日,学会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主办“世界粮食安全与中国对策高峰论坛”,通过网络直播,6万多人参与互动,再次引起强烈反响。今天,我们的大讲堂又一次聚焦粮食安全,足见学会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
王宏广的报告,分析了“疫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动向背景,论述了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外交格局、文化格局、军事格局、中美格局的基本态势。王宏广说,“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随着人口增加、粮食生产供给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从8个方面进一步夯实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要粮于技”,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藏粮于地”,开展土地整治;“生粮于海”,进一步发挥300万平方公里蓝色粮仓的作用;“产粮于山”,充分发挥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北方30亿亩草原,种植优质牧草、木本粮食,新增100亿公斤粮食;“要粮于改”,深化粮食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四位一体”;“储量于友”,建立海外10亿亩耕地或1·5亿吨粮食的多元、长期的海外“供应链”;“节粮于用”,在储藏、加工、消费等方面节约粮食;“稳粮于共同体”,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共同建设人类粮食安全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疫后”世界格局的良性变化。
中国国土大讲堂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做小结发言。
中国国土大讲堂支持单位、河北省魏县陆氏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梅刚专程参加并就如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与王宏广交流。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部副主任刘晓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安树伟、《中国投资》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肖静秋以及来自北京、广东、湖北等省市区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30余位学会会员现场听课交流,130余人线上参与。(肖海英 /文 陈志强/图)